ReadDaBook#001-The last lecture



        
       其實要說為什麼會開始想寫網誌,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這一本書,CMU教授 Randy Pausch 寫的「The last lecture」,不說裡面的勵志、心靈雞湯、活在當下等等老生常談,光是被預告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人還願意拖著半踏棺材的身體,拋下即將過生日的老婆、襁褓中的小孩在美國各大學巡迴演講這件事,就很值得我們思考了。

        不是要說作者無情,反而應該說,就是因為有情、就是因為體悟了人生的價值,才更了解到做自己是多麼難能可貴、多麼尊重生命的一個舉動,死了的是軀殼,最後只會剩粉;留下來的,是活過的痕跡、是價值。因為自己也有家族遺傳的疾病,所以我特別能體會作者想要留下甚麼的心,留給小孩讓他們知道爸爸是怎麼樣的人、知道爸爸是有溫度、有思想、有血有淚也有愛的;留給老婆、更是留給看到書的千萬讀者。像是之前youtube上面一個癌症兒童Theweevster18的頻道(見下圖)想要紀錄自己畫畫的過程給大家看,總是一個人躺在病床上對著鏡頭說著大家好,今天要來教大家畫甚麼,我想,並不是真的要教大家甚麼,更像是想留下些甚麼吧。

        書中Randy自己講了好多次每當他看著小孩天真地笑著,卻不斷有著小孩長大後要承受喪父之痛的意象,總是讓我鼻酸,不過當我想可憐他的時候,我猜他又會像在演講時那般表演拿手的伏地挺身,滿臉笑容的說著:「我看起來像病人嗎?」來駁斥我的同情吧!又或者說著迪士尼樂園的關門時間理論,笑我是個說只剩2小時能玩的那派悲觀主義者,而不是認為「還有」兩小時的樂天派。

        的確,看著書中作者不斷克服難關,完成了一卡車看似不可能的夢想,如同去迪士尼、Nasa上班甚至是去打NFL,著實讓人振奮,也特別過癮。我最喜歡作者說的一句話就是:「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those who don't want it badly enough,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other people.」如果今天是連勝文跟你說這句話你可能會嗤之以鼻,那是因為你資源多、你有個後台硬的老爸,但作者就是那種說起來你特別無法反駁的人,他用一生來貫徹這個理念,無論是在工作、研究還是在愛情上,甚至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沒有放棄任何他想追求的事物,這也是為什麼這句話在我聽來,特別有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生命也不在長,有活過則已。你可以不認同作者的觀念,只是我在推薦這本書時,我會說,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活過的方式,而作者是我看過最能代表活過這個概念的人之一,也勉勵自己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活著,感受當下的一切、品嘗以及琢磨自己的理想。



        以此紀念去年(2017)過世的好友逸恆,用力的活過的你,留下來的,都會在我們的心中;留不下來的,就原諒他,不要再讓他與自己輪迴。謝謝你教我用自己的方式活,才是最棒的活法,才是最負責的活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季寧談管理讀後感

承蒙研究所恩師曾宗琳老師贈書,尤其在企管所唸了兩年之後,拜讀季寧的管理哲學,別有一番風味。公司管理究竟是可以用教科書教學而使管理人才有機會量產的一門學科,還是師父領進門,悟道與否自在徒弟有否慧根的一門藝術,自古便爭論不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研究所參加台大 TMBA ...